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质量提升,4月18日,云南艺术学院“美育浸润行动”团队走进文山州富宁县,在富宁县第四小学举办2025年美育浸润计划第一期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

本次培训由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富宁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富宁县第四小学、高昂音乐名师工作室协办,围绕“钢琴基础保养与简单维修”与“实用中小学合唱排练技法训练”两大主题展开,覆盖全县156名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教师。
开班仪式于当天上午九点在第四小学举行,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佑熙公益团队及富宁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

随后,钢琴基础保养课程在第四小学报告厅正式开讲。佑熙公益计划发起人、众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资深钢琴调律肖冬老师,围绕钢琴的物理构造、国外钢琴调律课程概况、调律师的工作流程,以及钢琴的保养与简单维修等内容,为来自全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开场阶段,肖冬老师从钢琴的内部构造和机件系统切入,讲解了从琴键输入到琴槌击弦、音板共鸣的完整结构机制。他指出:“钢琴调律不仅是精细的技术操作,更是音乐美感的精准体现。”同时,他提醒学校应科学规划琴房空间,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等不良环境,并强调定期调律对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实操环节中,肖冬老师现场演示了钢琴拆解流程,重点讲解了琴键异常处理、杂物清理和止音毡检查等要点,并通过泛音听辨方法,引导教师掌握音准问题的识别与定位技巧。随后,他组织教师分组上台实践,并向积极参与的教师代表赠送了钢琴清洁布和保养蜡,现场气氛热烈而高效。
讲座尾声,肖冬老师分享了钢琴日常维护的实用技巧,鼓励教师将乐器保养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珍惜乐器、理解音色,在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与责任意识。参训教师们普遍表示,此次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尤其在当前乡村学校调律资源相对薄弱的背景下,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下午的培训内容聚焦于合唱排练实操,由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合唱系教师、作曲指挥博士高雪红主讲。高老师结合自身长期从事合唱教学与作品创作的丰富经验,围绕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系统讲授了合唱指挥训练的关键要素,包括节拍型手势与指挥动态、作品风格分析、声音平衡与音色控制、排练策略设计及团队沟通与激励等多个维度,内容深入浅出,实践指导性强。
讲座伊始,高老师从最基础的指挥技术要素——节拍型与击拍手势入手,通过模仿常见错误案例,引导教师识别不同节拍与风格作品中手势运用的差异。他重点讲解了左右手的功能分工、起拍与收拍的控制方法,以及在指挥过程中如何保持节奏稳定、实现动态清晰。在讲解“身体协调与舞台表现”环节,高老师示范了如何通过稳定的身体姿态、手腕的柔韧性、手臂的幅度变化与眼神交流,传达作品的强弱对比、节奏起伏与情感张力,帮助教师理解如何用肢体去“呼吸音乐”。
课程中,高老师以原创合唱作品《拉祜山的夜》为例,带领教师深入剖析节奏塑形与风格演绎的教学重点,并组织分组演练《我和我的祖国》《大海呀,故乡》等经典曲目,逐一指导手势角度与力度,鼓励摆脱刻板动作,形成富有表现力的个性化指挥风格。讲解过程中,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凑明快的节奏频频引发笑声与共鸣,现场学习氛围既轻松又高效。
最终,在全体教师高唱《歌唱祖国》的热烈氛围中,本次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圆满收官。培训结束后,教师们在现场设置的“美育浸润行动”主题旗帜上签名留念,标志着本次培训凝聚共识、共促成长的丰硕成果。

此次培训活动是云南艺术学院推动美育资源精准下沉、助力边疆地区美育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富宁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专家团队带来的系统培训和现场示范,有效回应了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所需,也为全县音乐课堂注入了持续改进的新动力。
从琴键之微到合声之大,艺术教育的种子正扎根边陲沃土,静待花开。
文:郑倩、周诗惠
图:王闻香、管彦聪、刘猛
一审一校:郑倩
二审二校:侯静宜
三审三校:童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