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与实践专题研讨会暨“非遗之外——当下流行音乐语境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工作坊系列活动(八)

作者: 时间:2021-05-06 点击数:

2021425日上午,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音乐学院承办,民族艺术研究院、科技处、南方跨界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创新团队协办的边疆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与实践专题研讨会暨“非遗之外——当下流行音乐语境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工作坊系列活动八——“出走象牙塔——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实践与应用”专题讨论会在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如期进行。应邀出席本场创作交流分享会的有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云南艺术学院柔性引进人才杨民康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民族音乐博士候选人杨烁老师、民族音乐学者程俏俏老师、中国音网总编魏小石博士、三跺脚乐团主唱及创始人艾海老师。讨论会由黄凌飞教授主持,音乐学院侯静宜副院长,作曲系、流行音乐系、音乐学系全体教师、创新团队成员及音乐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曲系、流行音乐系、音乐学系本科生参加了讨论会。

 

 

“出走象牙塔——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实践与应用”专题讨论会现场

 

音乐学院师生参与本次交流分享

 

 

讨论会上,通过几位青年音乐学者分享其在少数民族跨界领域的研究经验,希望能够为我校教师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建立更明确的目标,也希望能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美国匹兹堡大学民族音乐博士候选人杨烁作交流发言

 

美国匹兹堡大学民族音乐博士候选人,国际传统音乐学会音乐、教育与社会融入研究小组亚洲代表,中国音乐研究会理事会成员,美国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杨烁在发言中提到:这一次讨论会不仅是把外面的音乐人带到校园里来,同时通过这次机会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怎样把这类实践性的项目和我们的教学结合起来,怎样把实践经验融入到校园的日常教学当中。同时她提出,音乐是流动的。我们要把世界各地的音乐串成一张流动的地图,并将不同地方的音乐、文化、历史联系起来,把世界变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提高个人的眼界,让音乐应用达到全球化的水平。

 

 

民族音乐学者声音艺术家纪录片导演程俏俏作交流发言

 

“行走的耳朵”创始人及创意总监,民族音乐学者,声音艺术家,纪录片导演程俏俏认为,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者,需要把自己放在这个社会当中,才能做好研究。我们需要去倡导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在一个多样性文化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点。

 

 

三跺脚主唱艾海作交流发言

 

三跺脚主唱艾海讲到,创立这个乐队的缘起是骨子中流淌着民族音乐的力量。因此他才会以云南舞蹈形式“三跺脚”命名,组建了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流行乐团。

 

 

印第安纳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音网总编大英研究院牛顿国际学者魏小石作交流发言

 

印第安纳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音网总编,大英研究院牛顿国际学者魏小石在会议中着重介绍了图书馆科学。他指出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增强音乐文化方面的科研音、视频档案保存与分享的方法,并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内容管理,搭建数据库,建设音乐数字图书馆,帮助人们更快速地理解音乐。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音乐社会学博士张谦作交流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音乐社会学博士张谦首先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资源应用,还提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在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当中去完善自己的角色,同时参与到过程当中,成为学生重要的帮手。张谦老师还提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但通过这种差异可以使我们预见在未来整个全球化的影响当中能发现二者更多的交互点。全球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将来的音乐会以更广阔的视野衍生出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要树立中国流行音乐的自信,同时寻找中国流行音乐的价值。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黄凌飞教授主持本场专题讨论会

 

最后,黄凌飞教授对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此次活动主题是在全国综合艺术院校及全国音乐学院中第一次举办,取得了零的突破。随着21世纪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通过工作坊搭建起学校师生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院更好地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

 

 

 

撰稿:音乐学院邓家堃老师

        审核:音乐学院李毓辉老师

图片:音乐学院赵富飞老师、陈亚龙

影视学院伍婷婷、陈晔卿

 

 

版权所有© 云南艺术学院    滇ICP备05001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