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绽放飘异香 ——简评云南省艺术名家林林工作室专场音乐会《听见云南》

作者: 时间:2024-06-12 点击数:

在音乐的旋律中,每一声低吟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次高歌都穿越时空的界限。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人声特色丰富,无论是山歌、情歌、儿歌、古歌等都蕴含丰富的歌唱知识,2024年6月9日晚,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支持,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执行,昆明剧院协办的云南省艺术名家林林工作室专场音乐会《听见云南》带领我们走进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多角度与深入地理解那些珍珠般的音乐。

作为云南新民歌演唱的代表人物,艺术名家林林尝试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云南民歌演唱特性有机结合,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演唱风格,至今演唱录制云南风格、题材的民歌及原创作品200余首,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展演,为云南民族音乐传播,建立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功立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作为云南民族艺术文化传播的教育家,借助高校的平台,狠抓学生扎实的歌唱基本功同时,定期举办“非遗进高校”,通过学生与文化持有者之间的互习互动,尝试回到音乐诞生的地方,探索音乐之所来,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够全面理解和尊重原生文化的声乐表演人才。作为新时代云南民族艺术文化传播的领军者,不负众望,2022年获批云南省艺术名家“林林工作室”,工作室依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近六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经验,利用丰富的云南各民族民歌资源,在保持民歌音色、表现形式和歌唱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舞台化的方式,再现云南民歌的魅力。

艺术名家林林工作室专场音乐会《听见云南》共计14首歌曲,既有根据云南民歌小调改编的耳熟能详的作品《美人》《弥渡山歌》《白月亮白姐姐》《新放马山歌》《螃蟹调》,也有云南优秀创作作品《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来香巴拉看太阳》《盼》《呢沓少》《打歌》《你我哥俩个》《梦里我曾回去过》《远方》《纳西古调—一寻》;既有云南资深的作曲家陈勇、刘晓耕、万里、吴渝林、业原、李鹏,周国庆,也有云南新一代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李树琼,邓波、高红杨、冷重文等;既有云南白族、藏族、撒尼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歌的展示,还有汉族的花灯及艺术歌曲的呈现。整场音乐会的作品无论是钢琴与民间乐器的搭配,还是表演与人声效果的辉映;无论是民族音调与现代技法的融汇,还是色彩乐音与常规音色的柔和,都显现出作曲家们对云南各民族音乐的不凡的追求和功力。

音乐会的演员有高校青年声乐博士教师、在校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都拥有扎实的演唱技术,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都能与民间音乐有机地结合,声情并茂地演唱这些难度系数很高的艺术作品,现场观众一次次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就是最好的检验。

音乐会的另一个大亮点是整场音乐会是林林教授作为导聆者,通过介绍歌者、词曲作者及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我们欣赏并认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这既是云南民族音乐的展演,更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四个讲清楚”系列重要论述中,其中“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音乐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云南民族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教学与传播,它也是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专场音乐会《听见云南》大胆创新,努力实践,积极促进文化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是最好的践行。

纵观全场,通过深入挖掘云南各民族音乐文化并进行创新打造,再回归社会检验,在《弥渡山歌》中显现的是山野与声乐技巧的有机糅合,在《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中是傣族与彝族音乐融入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的创新,在《盼》中所展示的又是傈僳族民歌与流行的内在融汇,在《纳西古调——寻》中则是随处可听民族性与交响性合唱的和谐,民间音调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沟通等等,真正践行了音乐学院从教学到创作,从创作到实践,从实践到服务社会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随着教学与展演并行的持续开展,实践教学构架的不断完善,成果评价体系的不断精进,年复一年的创新实践,音乐学院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批创新型表演人才。

民歌如酒,越陈越香。云南,这一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仅风景如画,更是民歌的宝库。云南省艺术名家“林林工作室”任重而道远。

文:王凤莉

图:刘舒婷

版权所有© 云南艺术学院    滇ICP备05001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