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下午,音乐学院在音乐楼A301会议室召开了2024-2025学年人才培养质量整改专题会议,会议由音乐学院副院长侯静宜主持,音乐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各系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科科长、学生管理科科长、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侯静宜副院长结合《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评价报告》《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教学与发展评价报告(2025)》等调研报告情况,对调查报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报,并重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毕业论文、毕业创作、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部分课程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未能充分衔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部分课程考核方式如何优化、毕业论文选题与实践脱节等提出了研讨建议。
曹智武副院长从招生质量与生源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近年生源在专业基础、综合素养方面的变化趋势,指出部分省份生源专业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建议优化招生区域布局,强化入学专业测试的科学性与区分度,并结合学科特色建立分类培养机制,以更好实现因材施教。
肖本俊副书记主要从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就业情况出发,分析了学生在课程参与度、教学资源获取、实践机会分配等方面的反馈情况,并指出当前就业指导服务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建议,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就业支持体系。
童汝全书记强调应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整改落实,要明确我们的优势,进行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问题,深入剖析症结根源,精准制定整改措施。同时,要强化师德师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严谨治学、勤奋向上的育人氛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学业指导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林林院长在总结指出,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要紧扣国家艺术人才战略需求,从课程体系、师资结构、能力优化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上,现有课程老化,前瞻性、高瞻性不够,应加快课程迭代更新,融入前沿艺术理念与数字技术元素,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在课程群建设上应打破专业壁垒,构建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群组,推动艺术与科技、人文、产业深度融合。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引入行业标准与一线案例,及时淘汰滞后课程,增设反映产业趋势的新课。强化师资引育并举,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实践型人才,支持教师参与艺术创作与技术研发,提升教学与实际接轨能力。完善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推行项目制、展演式等多元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与实战能力。
随后,各系系主任、教师代表结合工作实际,从教师能力提升、学分结构优化、生源质量提升、人工智能引入课程教学、师范生技能比赛等方面提出了面临问题及建议。各年级学生代表在充分听取领导、老师们的发言后也就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就业规划等多方内容谈了心得和感想。
本次人才培养质量整改专题会议充分整合了院领导、授课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对学院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对本次会议指出的问题,学院会持续进行调研与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整改与优化。
文、图:徐亮
一审一校:王虹
二审二校:侯静宜
三审三校:童汝全